查看原文
其他

小学文言文大集合(八):揠苗助长·滥竽充数


揠苗助长

宋人有闵(1)其苗之不长(2)而揠(3)之者,芒芒然(4)归,谓(5)其人(6)曰:“今日病(7)矣!予(8)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(9)而往(10)视之,苗则槁(11)矣。 

天下之(12)不助苗长者寡(13)矣!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(14)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;非徒(15)无益(16),而又害之。


【注释】

1、闵(mǐn)—同“悯”,担心,忧虑。

2、长(zhǎng)—生长,成长。

3、揠(yà)——拔。

4、芒芒然——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。

5、谓:对…说  

6、其人—他家里的人。

7、病—疲劳,困苦,精疲力尽,文中是引申义

8、予——我,第一人称代词.

9、趋——快步走。

10、往——去,到..去。  

11、槁(gǎo)——草木干枯,枯萎。

12、之:取消句子独立性,无实义,不译

13、寡:少 

14、耘苗:给苗锄草 

15、非徒——非但。徒,只是。

16、益:好处。


【译文】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,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,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:“今天可把我累坏了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!”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(的情况),然而苗都枯萎了。 

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!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,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。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,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,不但没有好处,反而害了它。


【启示】

1、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,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,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。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:"欲速则不达"。

2、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反之,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,即使有善良的愿望,美好的动机,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。


滥竽充数


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,宣王说⑥之,廪食⑦以⑧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(mǐn)王⑨立,好⑩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 ————选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七术》


【注释】

⑴节选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七术》。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、招摇撞骗的混子,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,混子就难混。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。滥:失实的。竽:一种古代乐器,即大笙。“滥竽”即不会吹竽。充数:凑数。

⑵齐宣王: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。姓田,名辟疆。

⑶使:派,让,指使。

⑷ 南郭:郭指外城墙,南郭指南城。处士:古代称有学问、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,相当于“先生”。

⑸ 这里是戏 称。请:请求。

⑹说:通“悦”,喜欢。

⑺廪食(lǐn sì)以数百人:官府供食。廪:粮仓。食:给东西吃。以:同“与”。

⑻以:给。

⑼湣王:齐国国君,宣王的儿子,在宣王死后继位。姓田,名地。 

⑽好∶喜欢,爱好。

(11)逃:逃跑。

(12)立:继承王位。


【译文】齐宣王派人吹竽,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。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,齐宣王很高兴。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。齐宣王死后,他的儿子齐湣王(田地)继承了王位。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,南郭处士就逃跑了。 


【启示】

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,骗得了一时,骗不了一世。假的就是假的,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。我们想要成功,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,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,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。



我是梅子老师,我专注于小学教育!


近期热点分享:

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| 提前备课

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| 提前备课

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高清教材定稿版课本新鲜出炉啦!

【暑期预习】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

【暑期预习】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

【暑期预习】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

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.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导学案

【文言文解读】之一:《论语》十一则(附译文)

【文言文解读】之二:学弈·两小儿辩日

【文言文解读】之三:矛与盾·郑人买履

【文言文解读】之四:掩耳盗铃·杨氏之子

小学文言文大集合(五):关尹子教射•画蛇添足

每日一字No.1~No.10 | 辟

【每日一字】No.11 ~No.20 | 颦


▼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